新闻资讯

2025年4月18日,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海商法三人谈”学术沙龙第2期,在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A211室半湖阁成功举办。本期沙龙以“可转让货物单证立法的进展与前景”为主题,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交易银行部主任级高级经理徐珺、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曹兴国、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睿、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讲师李雯雯受邀担任交流嘉宾。沙龙由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孙思琪主持。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六工作组自2022年起开始了“可转让货物单证”(Negotiable Cargo Documents)的立法工作,预计将于2025年内完成公约草案的谈判工作,并提交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虽然提单在海运部门被广泛用作所谓的“物权凭证”,但由铁路、公路和航空承运人签发的运输单证通常不可转让,因而无法发挥此一功能。目前正在起草的公约旨在创建一种名为“可转让货物单证”的新型运输单证,此种单证可就多式联运或任何单式运输方式发挥类似海运提单的功能。目前的公约草案还为承认和使用可转让电子货物记录提供了法律框架,为此本次沙龙邀请的嘉宾增加至四位,包括在电子可转让记录领域具有研究专长的学者。

与会嘉宾先后讨论了可转让货物单证立法的动因、公约的适用范围与选择退出机制、公约与现有立法的关系、立法能否真正赋予单证可转让性、可转让货物单证的电子化等问题,并重点围绕中欧班列对可转让货物单证的现实需求、公约未来的生效及实施前景,以及国际贸易实务对新型单证等新兴事务的态度展开交流。

为同步发挥海商法研究中心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功能,交流嘉宾事先分别提供了若干参考资料,供参加沙龙的师生参考。中心还邀请了对沙龙主题感兴趣的学生,在阅读相关材料或相互讨论后提问、评论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法学院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先后围绕银行业对可转让货物单证的态度、可转让货物单证的试点案例、可转让电子货物记录的占有或控制问题提问交流。

郑睿副教授的匠心之作
《海上保险:法律与实务》

购书请点击图片
“海商法三人谈”学术沙龙是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新近策划的系列活动,围绕航运法治领域的热点、争议或前沿问题,每期邀请对主题较为了解的专家、学者展开讨论,力求交流过程有对话、有交锋、有价值、有收获。沙龙讨论内容将整理成文,并由交流嘉宾补充、修改后,发表在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和《国际航贸法律评论》。

本期沙龙视频将于近期上传至bilibili平台,敬请关注up主“SMU海商法研究”观看。

1363